人物專訪~與King Sir鍾景輝相約星期二
由香港中英劇團聯同劇壇大師級人馬,桃李滿門的King Sir鍾景輝,夥拍實力派演員陳國邦作九度公演的『相約星期二』,已經12月時滿落幕了。 在那次公演之前,蘇蘇有幸得到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訪問了King Sir,碰巧相約King Sir那天就是星期二,與今次的劇目不謀而合呢^^ 究竟King Sir如何看現在香港甚至大中華舞台劇的發展?現今舞台劇藝術和商業之間如何取得平衡?對於這次第九度公演有什麼感想? King Sir自小對戲劇充滿了濃厚興趣,一直希望修讀有關課程,不過礙於香港當時並沒有和戲劇有關的學科可以選擇,所以在中學畢業之後,他就決定去美國修讀正統的戲劇課程。 畢業之後,回到香港並不是從事直接有關戲劇的工作,而是當了英文老師,因為當年戲劇還是未得到重視。之後,當戲劇開始在香港發展時,King Sir就成為香港戲劇界的先鋒,開始引入外國的劇目,例如早年流行的外國荒誕劇及其後的百老匯式音樂劇。 從演員到導演,縱橫香港演藝工作已經60年的King Sir,他參與的舞台劇已經超過100齣了,還有電影電視劇集演員、綜藝節目旁白,身為港澳人,<尋找他鄉的故事>那把磁性的聲音就是King Sir 你沒理由不知道,最厲害的是,他演忠的或專業人士的角色時,那老成持重,深得民心;反之他飾演奸角時又可以奸過奸人堅,讓人咬牙切齒。他獲獎無數,由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導演、藝術家年獎、電視台的演藝大獎、銅紫荊星章及世界傑出華人大獎等等,他更桃李滿門,現在很多知名的演員也曾是他的學生,真的不由得從心裡佩服他來,他完完全全將這一生也貢獻給香港的戲劇界了。 在舞台劇目選擇方面,蘇蘇問King Sir 如何在傳統和商業之間取得平衡? 讓自己得到滿足感之餘,也讓觀眾看得開心? King Sir說傳統和商業之間會有一個交匯點,首先最重要的是確定自己的目標,考慮舞台劇本身的藝術水平,不過也不能為藝術而藝術,因為沒有一個老闆願意投資每次也虧蝕的生意,所以同時要衡量自己心中的觀眾會是那一類型,如果能夠捉摸到心目中觀眾的心意,選對了劇目,在某一個程度上就已經成功了。 對於香港戲劇界未來的大趨勢,King Sir 認為音樂劇將是主流,因為這劇種包含很多吸引觀眾的元素,有歌舞元素,再加上戲劇,可以吸納到不同範疇的觀眾。 一套舞台劇可以九度公演,真的一點也不容易,King Sir 如何每次公演也可以保持新鮮感? King Sir 表示每一場也要以第一次演出的心態去完成,這是演員應有的態度,而且如果自己本身投入了角色之後,每一次的演出也會有不同的體會,其實因為是現場演出,每一場觀眾的反應也會有點不同,無法預測,這一刻演員在演,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也是未知之數,也是其好玩之處。 個人訪問來到這裡已經差不多完成了,對於King Sir 這位香港戲劇界元老來說,他將外國學習回來的戲劇技巧在香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,開闢了香港戲劇的先河,作出了無私的奉獻,真的讓人敬佩。在舞台上六十多年,到了現在還是享受舞台和表演,一代戲劇大師絕對是實至名歸。 King Sir待人態度友善,對待我這個說話欠缺玲瓏的人物專訪新手也相當有耐性,蘇蘇真是心存感激,當然也非常謝謝中英劇團公關的安排。 <相約星期二>由美國作家Mitch.Albom根據真人真事改編,講述一位著名專欄作家離校多年後漸感迷失,得悉大學時的教授身患絕症,於是相約每個星期二到教授病榻前聆聽他彌留之際的教誨,重新學習愛、人生、成就、家庭、衰老、寬恕、疾病及死亡,教授將其人生路上累積的點滴一一傾訴,為學生歸納出睿智的哲理,將生命化作課本,將病榻變成課堂。 在現今我們面對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日子、物價指數水漲船高的時候,可以激勵人們用正確的態度面對逆景,更有助年青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,積極面對人生,這齣舞台劇也是觀眾在這人生中不可錯過的一課。 這齣不可多得的舞台劇,原本蘇蘇有幸成為觀眾席的一員,不過當天因媽媽弄傷了腳,需要入院做手術,所以無瑕抽空前往,對蘇蘇來說沒什麼事會比親人重要,我相信劇團一定會明白我不能來的原因,不過心底裡還是覺得極之可惜,錯過了這麼精彩的舞台劇,超級期待由King Sir擔綱演出的『相約星期二』第十度公演,可以彌補我錯過了的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