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pular Tags:

展覽‧甜點‧咖啡‧《Coffee Pattern》的黑豚梅肉湯泡飯(下)

六月 27, 2014 at 01:47

  註1. 「食評」是對食品的分析,並不代表推介食店所有食品。出現過的食物圖片,也未必是推介。 註2. 「食評」以飲食文化為根基,絕非迎合大眾化口味,尤是日本菜(包括拉麵)、歐洲菜及外省菜。 註3. 「食評」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可能進步或退步,因手勢、食材來貨、店家忙碌也可能影響質素。 註4. 如覺得水準及賣相有問題,歡迎到我FB PAGE善意分享及交流,以集思廣益,但謝絕無聊的謾罵。   MOP$68 宇治抹茶醬厚吐司 – 不錯 註:跟「青檸藍梳打」或「美式咖啡」,後者冷熱同價 眾多Cafe都是牛角包之類,這店就簡單的兩片「方包」厚切端上桌,頗有個性。 問過老闆,乃找專人代工的出品,不同坊間茶記的。我試以手指按之,會彈回頭,不錯。 由食客自行塗「宇治抹茶醬」。「方包」吃落軟鬆中有彈性,而不是一口糊。「宇治抹茶醬」雖然有點水,不過有明顯的抹茶香味,不太甜。 值得讚的是,塗完「宇治抹茶醬」後,麵包不會因過濕而軟爛。 跟餐 青檸藍梳打 – 接近不錯 就是「青檸梳打」,不過加入藍色的溶液而已。 雖然簡單,但比起不少不倫不類的胡亂創作,這個算是喝得過的,若然想清新一下,這個是不錯的選擇。 並不難喝的,但並非必試。 MOP$42 櫻花草莓梳打 – 接近不錯 跟「青檸藍梳打」異曲同工,不過換上草莓口味而已。 喝落頗清新的,帶點草莓的酸甜味。同樣不難喝,但也非必試。 MOP$45 宇治抹茶牛奶 – 接近不錯 有抹茶味,不怕假,只是加上牛奶後,抹茶味有些淡薄。 MOP$48 焦糖蘋果紅茶慕斯蛋糕 – 不錯 質感不錯,蛋糕不鬆散,慕斯部分軟滑,吃落不太黏口,只是紅茶味可以更濃。 有粒粒的富士蘋果肉,帶點清甜。整體甜度不高,吃後不膩,水準不錯。 不過價錢有點高。  MOP$45 靜岡抹茶慕斯蛋糕 – 不錯 抹茶味清香,慕斯也軟滑不黏,中間有日本紅豆茸,整體少甜而不膩,水準不錯。 不過價錢偏高了點。 MOP$38 Tiramisu – 接近不錯 質感很好,尤其手指餅不太濕,仍是軟彈,且Mascarpone軟滑而不削不稀。 製作不馬虎的,不過甜度太低,未能突出Mascarpone的香,整體味道層次不夠突出,如果能吃出咖啡、朱古力、Mascarpone的味道來,就最好。 MOP$42 朱古力牛奶 – 尚可 味道偏淡,朱古力層次淡薄,朱古力愛好者不會滿意。 MOP$38 芒果奶凍千層蛋糕 – 接近不錯 店家說明是入口貨,看樣子應是台灣某品牌,不過比較起馬六甲《Nadeje》的千層蛋糕,這個忌廉軟滑度還未夠,雖不是粗嚡。 且忌廉的香味亦遜色了點,但我不是要求香精的味道。中間是芒果夾心,帶來甜甜的芒果味。 整體並不差,不過要求高的話,可能未能滿足。 MOP$38 岩燒特濃朱古力千層蛋糕 – 接近不錯 同樣是台灣某品牌,岩燒並非指朱古力,而是這系列叫岩燒千層蛋糕。 朱古力味不算很濃,如沒有特濃二字會更好,整體不差,但忌廉軟滑度及香甜度有進步空間,因馬六甲《Nadeje》的太好吃了。   推介:值得一試 黑豚梅肉湯泡飯(不適合愛濃味人士) / 赤龍花茶 / 凍赤龍花茶 / Cappuccino / 單品咖啡 Kenya   上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153 下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208

展覽‧甜點‧咖啡‧《Coffee Pattern》的黑豚梅肉湯泡飯(上)

六月 27, 2014 at 01:08

  是次食評光顧拍照次數:2次 2014.06.7 / 06.8   是次食評所花金額: MOP$810   註1. 「食評」是對食品的分析,並不代表推介食店所有食品。出現過的食物圖片,也未必是推介。 註2. 「食評」以飲食文化為根基,絕非迎合大眾化口味,尤是日本菜(包括拉麵)、歐洲菜及外省菜。 註3. 「食評」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可能進步或退步,因手勢、食材來貨、店家忙碌也可能影響質素。 註4. 如覺得水準及賣相有問題,歡迎到我FB PAGE善意分享及交流,以集思廣益,但謝絕無聊的謾罵。   某個周六下午,朋友在臉書貼上「千層蛋糕」(Mille Crêpe)的圖片,即聯想起馬六甲的《Nadeje》,因那千層蛋糕很高水準,總希望能在澳門吃到,故立即問朋友在哪。 最終試了,覺得接近不錯,但未算很標青,問老闆,原來是返貨的。 「千層蛋糕」以外,其他甜點都找專人代工出品,別家沒有的。 我與家人光顧過兩次,一次三人,一次四人,故試了不少東西。當中印象最深是「雜莓脆撻」,以「草莓」、「覆盆子」及「藍莓」做果茸,很不錯。 熱食沒意粉,反而供應「湯泡飯」,在云云Cafe之中多點自我個性。有否水準?我會推介「黑豚梅肉湯泡飯」,但不適合愛濃味人士。 亦試過「Cappuccino」,也試了「赤龍花茶」,水準好過坊間不少Cafe,值得一試。 打烊時跟年青老闆聊天,才知道6月6日開業(我6月7日首次光顧),而他曾在台灣學咖啡,並考到專業咖啡師資格,怪不得「Cappuccino」似模似樣。 所以亦有「單品咖啡」供應,咖啡豆由台灣的相熟店提供,暫時有哥斯達黎加、肯亞及埃塞俄比亞的選擇,我試過「肯亞」的,以虹吸式去做,也不錯。 裝修及擺設不馬虎,簡潔得來,有悠閒的感覺,尤其牆上掛著的畫,為小店增添藝術氣息。 我最初以為是裝飾,原來是「小展覽」,店主意思,是不定期跟本澳的年青藝術家合作,掛上畫作,讓食客光顧之餘,也可觀賞藝術作品。有興趣的話,更可買走。 故門外可見兩塊牌,不是告示,而是展覽的內容及藝術家的簡介,而門上玻璃亦貼有是次展覽的標題。 將來更可能把展覽作品放在二樓,除畫作以外,還有其他種類。 整體來講,比起最近一年新開的Cafe,這店算是比較有意思的一間,至於食物,都是偏簡樸及不油膩的。以下分析一下。   推介:值得一試 黑豚梅肉湯泡飯(不適合愛濃味人士) / 赤龍花茶 / 凍赤龍花茶 / Cappuccino / 單品咖啡 Kenya   MOP$72 黑豚梅肉湯泡飯 – 推介 註:1100~1500供應,跟「赤龍花茶」或「美式咖啡」,冷熱同價 MOP$72很貴?其實是套餐。 除了飯以外,減去MOP$45的「赤龍花茶」,這飯才MOP$27而已,還包括一小碗「枝豆」。 端上桌時,飯與湯分開,湯在壺內,客人須自己斟。湯以木魚花(鰹魚)及昆布煮成,湯色清澈,帶淡薄的清鮮味道,非常自然。 飯底不差,是珍珠米,且不怕黏,在湯中易散開至粒粒分明,不怕糊起來,質感不爛,我覺得很不錯。 黑豚肉不似煎,也不像炸,問老闆,他說是用焗爐烤,不過並非高溫烤,免得烤得焦香便與湯泡飯不匹配。 吃落頗有質感,彈牙不霉,雖未至於極嫩,但至少不柴。咀嚼中,吃得出自然的肉甜味,不怕淡味。 整體來講,味道很自然,未必適合愛濃味人士,大家吃前請注意。 跟餐 凍赤龍花茶 – 推介 「赤龍花茶」是店家改的名字,成份有「普洱」、「提子乾」、「木瓜」、「玫瑰花瓣」、「洛神花」及「覆盆子」。 喝落味道頗有個性,微酸中帶有果酸及玫瑰花茶的香味,很醒神,也特別。 提供「單晶冰糖」,其實就是大粒的砂糖,會溶得慢,老闆說可令味道更出,不過冷飲不及熱飲時明顯。 MOP$45 赤龍花茶 – 推介 第一次光顧時喝的,那次沒叫「湯泡飯」,沒為意原來化算得多。(連「湯泡飯」及「枝豆」只需MOP$72) 同樣提供「單晶冰糖」,會慢慢的溶,令茶的味道更出。 喝落同樣味道有個性,微酸而醒神,有果酸及玫瑰花茶的韻味,尤其是香氣,十分獨特。 MOP$72 肥牛湯泡飯 – 接近推介 註:1100~1500供應,跟「赤龍花茶」或「美式咖啡」,冷熱同價 「黑豚」以外,也可試「肥牛」,不柴皮,且充滿質感,不會又薄又霉。只是肉甜味不及「黑豚」。 再次提醒大家,整體味道很自然,未必適合愛濃味人士,大家吃前請注意。 跟餐 凍美式咖啡 – 不過不失 跟餐只可跟「赤龍花茶」或「美式咖啡」,試過前者,當然試後者。 即是Americano,一份Espresso再加水而成,如單點的話,我不會試這個,因為對Americano沒興趣。 不加糖來喝,不怕苦澀,已算不過不失,但不會醇厚,香氣也偏淡,不是店家問題,是Americano本身問題,故我不愛Americano。 但一定好過一般茶檔的齋啡。 MOP$36 Cappuccino – 推介 因年青老闆曾在台灣學咖啡,並考到專業咖啡師資格,所以「Cappuccino」水準很好,絕對是推介的級數。 奶泡夠挺,綿密不易散,有彈性而不粗糙,聞落香氣有層次,喝落不淡,夠味兼有層次。 雖然未有《Single Origin》的複雜水平及突出的個性(且混合豆有二至三種選擇),但比起澳門眾多Cafe,這店的算是高水準。 MOP$50 單品咖啡 Kenya – 推介 注意:單品咖啡不同一般咖啡的深烘焙,好處是喝出豆的原本特性,不過很多人誤會沒咖啡味,因坊間茶記的咖啡豆,都是深烘焙至不加奶加糖不可,喝的都是焦味,這就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咖啡味。 既然老闆有專業咖啡師資格,自然比一般Cafe的要求高一點,故有「單品咖啡」的供應。 咖啡豆由台灣的相熟店提供,由那邊的烘焙師烘焙。 這個是「肯亞」的,以虹吸式去做,減少了手沖的酸度(酸不代表不好),好處是味道大眾化一點,適合初嘗單品的人士。 不過缺點是味道的乾淨度較低,也少了Kenya的酸味個性,原因是虹吸式,但會偏厚身一點。聞落有清的花香,喝時收尾有少許的甜。 MOP$45 雜莓脆撻 – 接近推介 找專人代工的出品,以「草莓」、「覆盆子」及「藍莓」做果茸,吃落充滿莓果的香甜與酸,味道層次複雜過只用一種莓果,認真不錯。 只是撻皮有點實淨,若鬆脆度提高一點,會是推介。 MOP$38 焙煎芝麻沙律 – 接近推介 用焙煎芝麻做的沙律醬汁,味道酸甜開胃,帶點芝麻的香味。 要讚是沙律菜爽脆新鮮,Croutons(烘麵包粒)亦香脆,整體來講很不錯。 MOP$48 芝士火腿意式香草包 – 不錯 專人代工的的「香草包」,應是意式的Focaccia,餐牌說明加有Rosemary及Thyme兩種香草,並有黑橄欖。 加上葡國風乾腿及刨絲的Mozzarella再焗一會,不過目測像切薄片的粗身風乾腸。 水準比想像中好,因很多店的Focaccia都太乾,這個算是有質感與彈性,Mozzarella亦帶出芝士味,但Mozzarella始終不會極濃郁。加上風乾腸的鹹鮮,是不錯的,雖未到推介水平。 (食評未完) 上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153 下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208

兩小時開始沽清!人龍店《釗記美食》平靚正全餐撈麵

六月 25, 2014 at 01:07

  是次食評光顧拍照次數:5次 2014.06.10 / 06.11 / 06.12 / 06.20 / 06.23   是次食評所花金額: MOP$191   註1. 「食評」是對食品的分析,並不代表推介食店所有食品。出現過的食物圖片,也未必是推介。 註2. 「食評」以飲食文化為根基,絕非迎合大眾化口味,尤是日本菜(包括拉麵)、歐洲菜及外省菜。 註3. 「食評」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可能進步或退步,因手勢、食材來貨、店家忙碌也可能影響質素。 註4. 如覺得水準及賣相有問題,歡迎到我FB PAGE善意分享及交流,以集思廣益,但謝絕無聊的謾罵。   論傳統廣東麵食,《佳記》及《鳳城珍記》絕對是首選。 至於日常求飽肚,又身在水坑尾,想吃碗平價的庶民粉麵的話,選擇很多,除了曾出過食評的《八記》及《潮園》,還有《陳記》、《心記》及《釗記》。 很多年前曾間中光顧《陳記》,由老闆娘打理三十年之久,後來於2013年4月自立門戶成立《心記》,皆因已與丈夫分開。 所以最近個多月,刻意再光顧《陳記》四次,然後試了《心記》三次,試了近十款餸,看看兩者有啥分別。 其實配料款式相約,至於味道,最大分別是咖喱雞翼,而鯪魚球亦明顯不同。至於水準,則見仁見智,隨大家喜愛而揀吧! 至於《釗記美食》,則多年來路過多次卻一直未試,因為總有長長的人龍。 不算老字號,才開業十年而已,如今由第二代負責。 某天我又經過雀仔園,見我同事在排隊,才知他是常客,便好奇問他水準如何,他告訴我最推介「全餐麵」。 不用多講,翌日中午立即排隊試試。 看車仔檔前的餐牌,配料選擇甚多,有「魷魚」、「牛腩」、「冬菇」、「豬皮」、「豉油雞翼」、「咖喱雞翼」、「咖喱薯仔」、「雞扒」、「豬扒」、「豬頸肉」、「煎魚餅」、「鯪魚球」、「雞腳」、「雞腸」、「豬大腸」、「豬耳」等等,花多眼亂。 單餸的話,才MOP$18而已,雙料MOP$25,三料MOP$32,「撈麵」不加錢,「伊麵」加三蚊,「瀨粉」加一蚊,認真抵食。 首次光顧,一於相信同事,來個「全餐撈伊」,但別心急落單,否則打亂小檔步伐。記得要等負責煮麵的女檔主問你吃甚麼,你才告訴她。 且不用說配料,你只需答「湯麵」、「撈麵」、「撈伊」、「瀨粉」、「米粉」、「河粉」等等便可。如想堂吃,這時也要說明。 排到最後,男檔主自會問你要啥配料,並問你「要唔要辣?」要的話,就會加入「豆瓣醬」來撈,你也可要求「沙爹醬」,不過我會建議前者。 男檔主也會問你「要唔要炸蒜?」然後便細心撈麵,逐個慢慢撈勻為止,不貪快,而且擺放配料亦整齊,不會有兜亂的感覺,最後灑上炸蒜,禮成。 一試,便發現一直走寶,原來水準都在《八記》、《陳記》及《心記》之上,怪不得總見長長的人龍。 如你在水坑尾附近工作,我覺得可試此店,皆因靚正之餘又夠經濟。 不過太受歡迎,故要有等的心理準備,一般來講,排隊十分鐘便可。 早上十一時半便開舖,至中午一時後,只消兩小時,米粉、河粉、煎魚餅、鯪魚球、雞扒等便陸續沽清,再過後,通常叫甚麼沒甚麼了。想吃的話,記得中午一時前來。夏季會周六日休息。 MOP$34 全餐撈伊 x 豆瓣醬 – 推介 註:如不選伊麵,則只需MOP$31 同事推介「全餐麵」,故我試了「全餐撈伊」,並加「豆瓣醬」來撈,令「伊麵」帶點微辣,而麵條又嫩彈不腍,非常不錯。 配料不少,有十一款,集「豬頸肉」、「咖喱雞翼」、「咖喱薯仔」、「蘿蔔」、「魷魚」、「冬菇」、「豬皮」、「牛肚」、「魚蛋」、「雞腳」及「通菜」於一身,認真大堆頭。(配料種類按沽清情況而定,未必每次相同)   豬頸肉 – 推介 肉質軟腍鬆化,不柴皮,也不韌,有淡淡的鮮味。   咖喱雞翼 – 不錯 咖喱不辣,香味中等,肉易離骨,肉質比較實在,燜得再入味些就更好。   咖喱薯仔 – 不錯 同樣不辣,香味中等,不怕一夾即散,但燜得再入味一點就更好。   蘿蔔 – 不錯 軟硬度適中,無渣,不錯。   魷魚 – 推介 是粉紅色版本,不是曬乾的土魷,也不是白色的鮮魷,是冰鮮或急凍的貨,澳門不少店也用之。 同樣的貨,跟其他店的大同小異,主要吃灼的工夫。吃落實淨,扎實而彈性十足,味不淡,這小檔做得很不錯。   冬菇 – 不錯 燜得入味,軟腍中仍有實在感。   豬皮 – 不錯 同樣燜得入味,不過分軟,仍有點質感。   牛肚 – 不錯 又是燜得入味,軟腍不韌。   魚蛋 – 不錯 最怕魚蛋過分腍,《釗記》則不錯,吃落仍有爽彈感覺,可能是取貨的問題。   雞腳 – 不錯 個人而言,比較喜歡軟腍易離骨的版本,一啜便皮肉與骨分離的最好。 《釗記》的是燜得剛好的版本,不難離骨,但要刻意咬出皮肉來吃,勝在更有彈性。 燜得入味,如果有明顯的豉油鮮味就更好。   通菜 – 推介 那次剛好有細葉的通菜,莖爽嫩,無渣,葉亦滑嫩,不怕太腍,非常不錯。 MOP$31 全餐撈油麵 x 豆瓣醬 – 推介 「油麵」也不錯,撈得不太鹹,有質感,不會過腍,比不少店的油麵好。 不過「雞腳」有點乾,跟上次有些不同。   牛腩 – 不錯 這次沒有「牛肚」,而給了「牛腩」,實淨有質感,不是極軟那種,也燜得入味。 MOP$25 鹵水雞翼 魷魚 撈 粗麵 – 推介 註:單餸為MOP$18 「粗麵」不怕腍,帶少許的質感,街頭粉麵來講已很不錯。 「魷魚」是推介的水準,上邊已評過,不重複了。   鹵水雞翼 – 推介 鹵水的比咖喱的好吃,因為鹵得有鮮味,又不太鹹,易離骨得來不過分腍,頗有質感。 MOP$28 豬大腸 豬耳 鹵水蛋 撈 粗麵 – 推介 註:單餸為MOP$18,鹵水蛋MOP$3 我會戲稱這為「鹵味三寶」,因為「豬大腸」、「豬耳」及「鹵水蛋」也是鹵味。   豬大腸 – 推介 燜得入味,肥膏甘香,整體軟彈不韌,很不錯。   豬耳 – 推介 入味之餘,又夠爽口,吃得出鮮美味道。   鹵水蛋 – 推介 又是鹵得入味,且蛋白鬆化,整體很不錯。 MOP$25 雞扒 魚條 撈 油麵 – 不錯 註:單餸為MOP$18 雞扒 – 不錯 煎雞扒來講,我覺得表面可以煎香一點,如果做到外焦香內極嫩的話,就是完美。 這個質感雖軟腍不韌,味道亦不差,但就是欠缺以上的。   魚條 – 推介 就是魚蛋類的東西,煎好再切條,入口爽彈非常,表面又炸得夠香,很不錯。 MOP$33 鯪魚球 煎魚餅 牛腩 撈 瀨粉 x 沙爹醬 – 不錯 註:單餸為MOP$18,雙料MOP$25,不選瀨粉則只需MOP$32 「瀨粉」算彈牙,但有少許腍,爽彈一點就更好。 「沙爹醬」不及「豆瓣醬」冶味,還是後者更佳。   鯪魚球 – 不錯 軟彈,不怕鬆散,沒泥味,有鮮味,是不錯的。   煎魚餅 – 不錯 煎完後,比「鯪魚球」有彈性,如果煙韌就更好。   […]

新上場 // 味噌漬火炙叉燒!三地味噌湯底!日本過江龍拉麵《味噌屋》

六月 13, 2014 at 00:52

  是次食評光顧拍照次數:2次 2014.06.05 / 06.06   是次食評所花金額: MOP$426   註1. 「食評」是對食品的分析,並不代表推介食店所有食品。出現過的食物圖片,也未必是推介。 註2. 「食評」以飲食文化為根基,絕非迎合大眾化口味,尤是日本菜(包括拉麵)、歐洲菜及外省菜。 註3. 「食評」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可能進步或退步,因手勢、食材來貨、店家忙碌也可能影響質素。 註4. 如覺得水準及賣相有問題,歡迎到我FB PAGE善意分享及交流,以集思廣益,但謝絕無聊的謾罵。   早前有東京猛店《麵屋武藏》來澳開店,不過澳門多數人習慣清淡,且店家沒標榜是鹹鮮風味的「魚介豚骨湯」,大家吃不到心目中的豚骨湯味道(總愛以《一蘭》做標準),結果大罵又鹹又油,導致店家於試業第三天便急忙改淡,後來更調至溫和的地步,真正的拉麵狂熱分子見狀,不禁搖頭嘆息。 不過怎樣改淡也好,怕鹹人士不懂「魚介豚骨湯」,就始終不喜歡,至於愛東京總店味道的人,又會嫌味道被改得四不像,結果兩頭唔到岸。 如今又有日本過江龍,是加盟店形式經營的《味噌屋》,主打「味噌湯底」,濃郁且偏鹹,實屬正常,因味噌不鹹就不是味噌,希望大家先了解才去吃,別又亂罵。 翻查官方資料,發現始創於2003年,總店位於日本千葉縣,至今全球已有51間加盟店,遍佈日本各地,甚至海外的台北、曼谷、巴西聖保羅及美國芝加哥與紐約。順帶一提,紐約店於2013年曾得到米芝蓮的推介。 首間直營店叫《味噌屋 庄助》,後來廣開的分店及加盟店,名字眾多,例如《國丸》、《竹田》及《彰膳》等等,通常都附有「蔵出し味噌」幾個字。 2005年12月,直營的《麺場 田所商店》開店,其後在台灣開的店,也叫《麺場 田所商店》,只是多了「旺味」二字。(跟《旺旺》有關係) 至於澳門店,雖官方facebook page叫《味噌屋》,不過招牌亦寫有「麺場 田所商店」,只是多了「澳門店」三字。 聽老闆娘說,香港早就籌備開加盟店,不過因舖位難尋,結果反被澳門快一步。 其實澳門店亦花了一年多去籌備,找合適的舖,又要請師傅,再要送去日本總店受訓三個月。 有「北海道味噌」、「九州麥味噌」及「信州味噌」的選擇,基本湯以「豬骨」、「雞殼」及「昆布」煮成,人客落單時,才逐碗加入不同麵豉去煮。 可配搭「牛油」、「粟米」、「蔬菜」及「辣細蔥」等,沒不倫不類的古怪東西,甚對路,又有誠意。 最出色是「叉燒」,乃店家標榜的「味噌漬け 炙り チャーシュー」,以味噌調味,再用日本總店運來的專用烤爐來烤,十足網燒風味,一吃就覺特別焦香,與火鎗燒表面的不同。 而且肉質特別紮實,而非軟腍,又有肉味。問老闆娘是否用本地豬,原來採用「荷蘭豬」,因想貼近日本總店的「丹麥豬」水準,但澳門難入貨,故不斷試其他豬,才發現「荷蘭豬」質素最相近。 麵條呢?也從日本運來,是捲曲的中粗麵,屬於多加水的,故吃落不是脆口,而是偏柔軟及彈性,不過煙韌一點就更好,但不怕腍。 在日本的加盟店,更有「仙台味噌」(做沾麵汁及冷麵)及「江戶前味噌」的選擇,台北店更有「山菜」這配料供應,希望將來澳門店也推出。 店員收碗時問「覺唔覺得鹹?」我於是問店員,是否很多客投訴湯底偏鹹?店員說是。 第二次光顧時,跟老闆娘談了一會,我說這偏鹹的味道很對路,希望店家會堅持,別太遷就澳門人。 她說其實總店的更鹹,現已略減了點,不過鹹度主要來自麵豉,過份減鹹的話,就等於將鮮味也減去,故不會考慮。 我覺得,如大家怕鹹的話,建議多喝凍水,或者選擇偏淡的「醬油拉麵」,雖然我不推介後者。 最後有點意見,在日本吃拉麵,凍水都一整壺放桌上任喝,不過澳門店則交由侍應不時為你斟水,我覺得會缺少了吃拉麵的自我空間。 而且不用太急把客人的碗拿走,有時待客人吃完數分數後才問,反而更好。 分別有兩位朋友反映,試過叉燒後上,可能試業期間,烤叉燒及煮麵的沒配合好時間吧?我覺得寧願燒好叉燒才出麵會更好,因我的兩位朋友,發現叉燒要後上,也吃得沒癮呢!  MOP$80 + MOP$8 北海道味噌 奶油拉麵 + 粟米 – 極度推介 北海道味噌超バターらーめん + コーン 註:最基本的「北海道味噌拉麵」是MOP$75 不少人以為,拉麵配粟米很常見,因坊間不少店都如此。 事實呢?日本各地的拉麵配料都有分別,例如博多拉麵會加木耳絲、德島拉麵會加生蛋、橫濱拉麵會加菠菜及貼上特大紫菜。 至於北海道,因盛產「粟米」,故通常加「粟米」。同樣道理,因盛產牛奶,且天氣凍,所以亦常見加「牛油」。 所以揀「北海道味噌」,我最建議選有「牛油」的「奶油拉麵」,且記得另加「粟米」,便成典型的「北海道口味」。(「奶油」這字我猜是參考了台灣加盟店的《旺味》) 「北海道味噌」的湯底偏赤色,濃厚非常,是鮮濃的味噌香,十分對路!如果在冬天吃,相信更加滋味! 把「牛油」溶在湯中,再喝,鮮濃中增添牛油的香味層次,又是不錯。順勢再舀「粟米」來吃,爽滑帶甜,不太腍,味道與湯沒有同床異夢。 「叉燒」是「味噌漬け 炙り チャーシュー」,以專用烤爐烤得焦香,肉質紮實,不太薄,有肉味,「荷蘭豬」果然有水準。(有時見網上評論某些店的叉燒太瘦太薄,其實博多拉麵的話,又薄又瘦是正路的) 配料還有少許「肉碎」、「芽菜」及「椰菜」,肉碎冶味,芽菜爽口,椰菜更是爽脆。 「麵條」由日本製造,乃捲曲的中粗麵,屬於多加水的,故吃落不是脆口,而是偏柔軟及彈性,不過再煙韌一點就更好,但不怕腍。 「半熟蛋」有半隻,蛋黃黏稠,蛋白鹵得入味而不硬實,有日本吃的水準。(記得別亂鬧半熟蛋不夠熱,因為半熟蛋要冷卻來保持半熟狀態的) 不過有時切得不好,會大小不一,希望店家會改進。 整體來講,是澳門難得對路的「北海道味噌」口味,所以是「極度推介」! MOP$91 北海道味噌 辣味噌蔬菜拉麵 – 極度推介 北海道味噌 辛味噌野菜らーめん 註:沒蔬菜的「北海道味噌 辣味噌拉麵」是MOP$85 「叉燒」其實只得一塊,不過解體了,故看似兩塊。我覺得「叉燒」非完整,店家應棄用,因有點馬虎的感覺。 首次光顧時,跟老闆娘談了一會,她說最喜歡「北海道味噌」的「辣味噌」,於是我翌日去試試,果然很不錯。 此湯底繼承了「北海道味噌」的濃郁,既鮮香,又偏鹹,十分對路!(麵豉不鹹則不鮮,絕不能調淡,若怕鹹的話,最好揀「醬油拉麵」,雖然我不推介。) 泛有「紅油」,是辣油,為湯底添上冶味,辣得來鮮,而非死辣,越吃越想吃。 「蔬菜」就是「芽菜」、「椰菜」及「紅蘿蔔」等,質感偏爽,而非腍,正好減膩,跟濃味的湯底匹配。試想像濃湯加腍的菜,會很膩的。 一絲絲紅色的是「紅椒絲」,就像把紅椒的皮切成絲,偏硬而脆口,其實為裝飾而已。 MOP$83 九州麥味噌 蔬菜拉麵 – 推介 九州麦味噌野菜らーめん 註:最基本的「九州麥味噌拉麵」是MOP$78 「九州麥味噌」偏白,湯底沒「北海道味噌」般深色。 喝落有特別的幽香,且帶點甜,鹹度雖有,但沒「北海道味噌」般高。 「蔬菜」就是「芽菜」、「椰菜」及「紅蘿蔔」等,質感偏爽,而非腍,正好減膩。 整體來講,適合怕鹹又想吃味噌湯底的食客,其實兩者風格不同,並非單純鹹度之分別。 MOP$82 信州味噌 辣細蔥拉麵 – 推介 信州味噌ネギらーめん 註:最基本的「信州味噌拉麵」是MOP$75 「信州味噌」呈淺啡,沒「北海道味噌」般鹹,也沒「九州麥味噌」般偏甜,濃味程度介乎兩者之間。 記得先喝口湯,有獨特的幽香,鮮味中帶點微酸的感覺,頗有個性。 配以「辣細蔥」,既爽口,又清爽,帶點辣勁,夾來吃會有點油,與湯底拌勻後令湯味帶微辣,鮮味又更出。 MOP$82 醬油叉燒拉麵 – 不錯 醤油味噌漬け 炙り チャーシュー麵 註:一塊叉燒的「醬油拉麵」是MOP$65 麵店的基本湯,以「豬骨」、「雞殼」及「昆布」煮成,人客落單時,才逐碗加入不同「麵豉」去煮。 如你怕麵豉鹹,大可選擇「醬油拉麵」,則是在基本湯中放入「醬油」。 味道很清,不怕鹹,以醬油拉麵論,乃近乎東京築地《井上》那種,相信可迎合不少怕鹹的澳門人。 我則覺得欠了點鮮香,與淺草猛店《与ろゐ屋》比,真的有點距離,故拉麵痴一定不滿足,故我沒給「推介」。 「醬油拉麵」已有叉燒,「醬油叉燒拉麵」則給你三塊,其實叉燒不薄,三塊確頗多,適合食肉獸。   極度推介:值得一試再試 北海道味噌 奶油拉麵 + 粟米 / 北海道味噌 辣味噌蔬菜拉麵 推介:值得一試 九州麥味噌 蔬菜拉麵 / 信州味噌 辣細蔥拉麵 不錯:尚有進步空間 醬油叉燒拉麵

正宗越南味!《滿記東南亞美食》越南大廚回巢 (四)

六月 11, 2014 at 00:25

  註1. 「食評」是對食品的分析,並不代表推介食店所有食品。出現過的食物圖片,也未必是推介。 註2. 「食評」以飲食文化為根基,絕非迎合大眾化口味,尤是日本菜(包括拉麵)、歐洲菜及外省菜。 註3. 「食評」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可能進步或退步,因手勢、食材來貨、店家忙碌也可能影響質素。 註4. 如覺得水準及賣相有問題,歡迎到我FB PAGE善意分享及交流,以集思廣益,但謝絕無聊的謾罵。   MOP$24 (D12) 越式三色椰汁冰 – 推介 Chè Ba Màu 三色是綠色、紅色及黃色,分別是「綠色粉條」、「紅色粉糰」及「去殼綠豆」。 椰子味足,不怕淡如水,「綠色粉條」軟糯,「紅色粉糰」煙韌,問過老闆,原來都是自家製的。 「去殼綠豆」夠粉,不怕硬,也佳。整體來講,是值得推介的水準。 MOP$38 (N7) 越南順化湯檬 – 不錯 Bún Bò Huế 來自越南順化的湯檬,曾於胡志明市吃過一間庶民店,以大量牛腱肉來煮湯,充滿濃郁牛肉甜香,極好吃。當地其他店,湯底一般都偏清,並帶有香茅味。 《滿記》的版本亦是偏清,如果牛骨味甜一點就更好。浮有紅油,是辣油,是對路的做法,辣度很微,怕辣的也沒問題。 配料有「牛腱肉」、「牛筋」、「豬手」及「扎肉」,不欺場。牛腱肉彈牙;牛筋軟腍;豬手有肉,也易離骨;扎肉當然又是彈牙鮮甜。 MOP$28 (A14) 越式煎蝦包 – 不錯 Bánh Mì Chiên Tôm 可看成是「越式蝦多士」,當地有些會用蝦膠做,也有用原隻蝦,有些切成長方形,但多數是橢圓形。 《滿記》則採用原隻蝦,加些洋蔥,且做成橢圓形,慢火煎,不油膩,外香脆,內紮實,是不錯的。 蝦爽彈,質感自然,只是太細隻而已。蘸醬是花生調成,帶點鮮味。 MOP$32 (R5) 越式西貢豬扒飯 – 不錯 Cơm Tấm Saigon 周末中午,不少越南人來光顧,幾乎每位都叫同一款食品,就是「越式西貢豬扒飯」。 有「越式蒸蛋」(Trứng Hấp)一件,亦有「豬扒」一塊,再配些「醃紅蘿蔔絲」、「青瓜絲」及「辣椒茸」等。 「豬扒」偏薄,未算多肉汁,質感紮實,醃得冶味,味道不錯。「越式蒸蛋」偏鬆軟,亦不錯。 附送紫菜湯,味道清,家庭式的味道,不是亂來的例湯般。 MOP$32 (R6) 咖喱牛腩飯 – 不錯 Cơm Cà Ri Bò 牛腩夠味,也夠大件,只是燜得未夠身,不夠腍,不知是否一時失手。 蛋煎得好,有脆邊,蛋白也嫩,是油溫夠高的傑作。 MOP$20 (D10) 越式滴滴凍咖啡 – 不錯 Cà Phê Sữa Đá 先滴滴,然後倒進冰杯中,便成熟的越南咖啡,當地亦是如此的。 整體來講,不算難喝,但只算中規中矩,是咖啡味未夠濃郁醇厚,因為在當地喝,都醇香得要緊。   一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015 二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077 三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078 四:http://blog.cyberctm.com/oldchan/?p=70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