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pular Tags:

雛妓

2015-01-20 at 15:35:18

教宗方濟各周日於馬尼拉黎刹公園主持大型露天彌撒,對於菲律賓而言,黎刹公園是舉行官方儀式的重要場地,可是,對於港澳人民來說,黎刹公園是一個慘痛無比的回憶。 最近,眾多報章大篇幅刊登教宗外訪菲律賓的行程,據昨天雅虎資料顯示,最吸睛的新聞是教宗主持的彌撒。因為菲律賓有超過八成國民是天主教徒,所以教宗在黎刹公園主持的露天彌撒,估計吸引超過六百萬國民參與,打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5年訪問菲律賓時,五百萬人參與的記錄,這對天主教而言,無疑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。 但令我一讀再讀的新聞報導,並非教宗方濟各打破參與彌撒人數的記錄,而是教宗在出席露天彌撒前的一個活動報導。該新聞標題是:菲女孩泣問教宗,主為何容許雛妓? 據聞教宗出席露天彌撒前,去到一間天主教中學,參觀其為教宗舉辦的儀式。十二歲女孩Palomar,在台上發言,泣問教宗:“許多孩子被父母遺棄,很多人成為受難者,許多孩子被迫販毒和賣淫,為何主允許這些事在我們身上發生?這些孩子並没有犯下甚麼罪,為甚麼只有一點點人幫助我們?”說罷,她崩潰大哭,諷刺的是她旁邊還站著一位十四歲無家可歸的少年。 對於女孩痛不欲生的吶喊,教宗無言以對,只能把她擁入懷,用溫暖安慰她。隨後,教宗放棄大部分一早已經用英語草擬好的講稿,並決定用母語即場向台下三萬人,回答這位對主泣問的女孩的問題,他這樣回答:“她是全場唯一一個提出問題,而我没有答案的人,她甚至不能用言語說得清楚,只能用淚水哭訴,有關你的問題,幾乎是没有答案……”教宗向信徒提出:“孩子們為甚麼受苦?我要請大家撫心自問,我學會哭泣了嗎?當我看到兒童捱餓、吸毒的街童,以及無家可歸、遭棄、受虐、遭社會奴役的孩子時,學會替他們哭泣了嗎?” 的確如此,在港澳地區、在大部分的國家,市民大多關心的只有個人利益,年青人看著樓價不斷攀升,只能望樓興嘆,或埋怨、或發奮,然而,切身處地思考一下,樓價高企總好過無家可歸、能有麵包總比兒童捱餓來得好。澳門也有街童,但他們大部分的口袋裡,袋著白花花的銀子,對他們而言,買一包香煙,更是容易不過的事情。 據聯合國統計,菲律賓的街童約有一百二十萬人,這些街童捱餓、被迫販毒,有的甚至成為雛妓。一個國家為了迎接教宗,用一個所謂“影響市容”的荒謬藉口,把街童全都關進大牢,這個國家還有救嗎?澳門,作為一個現代化旅遊城市,我們所受的苦難,比起別國兒童,我們就像身處在天堂,這還有甚麼好埋怨?既然,那微薄的薪水,對於買樓幫助不大,我們何不每月拿出幾百塊,助養這些無辜受苦的孩童? 從來,人類在浩瀚的宇宙裡,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沙子,然而,這顆沙子的存在有否意義,並不單單從生活的好與壞、成就的高與低所構成,我認為,生存的意義在於傳承。試想想,你每個月只需要幾百塊,可以讓無辜的小孩受少一點苦,或許十個小孩,我們只救到一個,但這個被救的小孩長大後,或許他會再救一個小孩。 就筆者而言,生命不在乎成就的高與低,只在乎生命的傳承。像這篇文章,或許没有多少人能看到,也更没有成就可言。但若果在我逝世以後,我的曾孫或許有機會看上一看,他就知道,原來在2015年1月18日有一個女孩,為生命向教宗泣訴。 因此,文人執筆,當為傳承。

再遇見

2015-01-09 at 10:33:58

談情最開心莫過於熱戀,最傷心莫過於遭到背叛。人總會有這麼一、兩、三段戀情,也有拋棄和被拋棄的時候,背叛的本質說白了,就是有新的那個他或她,被背叛的就只賸下一殼眼淚。 被背叛不可怕,習慣也只要打破就好了,最要命的是不願輸。 雙方在吵嘴的時候,你可以一整天不理對方,也不會有任何感覺;但當她要與你分手時,那怕只隔了一、兩個小時没有見面,就足以讓人變成瘋子。 在交往途中被拋棄,這種經歷大部分人都有過,回想起來,這是一段頹廢的光陰。哭濕枕頭、死纏爛打,還有在社交網站發表自以為感人的貼文皆是常有之事,然而,一切的行為,從擁著新歡的那個舊人看來,這只是中人慾嘔的噁心事。 分手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時間走得太慢。 一段感情就算怎樣刻骨銘心、如何轟轟烈烈,它永遠的對手就只有時間。時間是治傷的良藥,儘管不是絕對,但也適用於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以上人。你還記得在那段戀情中被拋棄,曾經哭喊得死去活來的自己嗎?但今天你卻可能擁著另一位伴侶,來看我這篇貼文。或許現在妳正處於失戀的狀態裡,又是哭得叫天叫地;又在質問他為什麼如此負心;又委屈自己,跑去幹死纏爛打這一類的事情。 但請妳回頭想一想,在時間的旅程中,可能妳曾經為某人聲嘶力竭地呼喊過,現在妳又為了另一個人在幹相同的事情,重點在妳的心窩裡,已經没有某人的存在。相信時間,今天纏繞著妳的那個他,在不久的將來裡,他也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點綴而已。 這道理,大多數人都明白,或許今天的我明白,但到失戀時候的我又變得不明白了,歸根究底,都是不服輸的個性使然。 曾經,我也跌進失戀的深淵裡,那時候,有位年青的女老師送贈了我一首歌,名為“再遇見”。在千言萬語裡,請容許我借花獻佛,把這首歌送給失戀中的你們! 有一天,當你再次遇上拋棄你的那個人時,你只需要想起一句歌詞:“而你,在離開我之後,還停在原點;而我,在離開你之後,不斷往前飛。”   再遇見 作詞:吳青峰 作曲:吳青峰 編曲:蘇打綠、林暐哲   只一年的情節,像大雨匆匆打擊過的屋檐, 還凌亂的房間,像吉他用力刷錯幾個和弦。 時間過了幾年,我想,我們都忘了彼此的臉。 難道這叫有緣?我沒想過,我們會再遇見……   故事已經,翻了幾頁。   忽然之間,你忽略的、我忽略的所有細節, 當初的猜疑好奇、愛恨痴嗔卻已走遠。 忽然之間,你發現的、我發現的所有改變, 當初的微笑眼淚、喜怒哀樂都已拋在昨天。   那一年的蛻變,像手術拿掉塞住心上的繭, 還疼痛的感覺,像傷口總得需要時間復原。 掌管命運的神,多想問祢是不是打了個盹? 難道這叫緣份?我沒想過,再遇見的時刻……   所有回憶,青絲成雪。   忽然之間!你忽略的、我忽略的所有細節, 當初的猜疑好奇、愛恨痴嗔卻已希微。 忽然之間,你發現的、我發現的所有改變, 當初的微笑眼淚、喜怒哀樂都已雲煙。   而你,在離開我之後,全沒有改變; 而我,在離開你之後,就一直往前。 轉眼之間,你的世界,一步一步越離越遠, 轉身之前,看到你,卻還依稀覺得有點可憐。   忽然之間,你散盡的、我散盡的全都不見, 當初的我的瘋狂、你的背叛像個笑點。 忽然之間,你經歷的、我經歷的所有謊言, 當初的我的退讓,你的虧欠都不起眼。   而你,在離開我之後,還停在原點; 而我,在離開你之後,不斷往前飛。 轉眼之間,我的世界,一步一步越走越遠, 一念之間,想對你傷害我的一切,說聲   謝謝..謝謝.. 謝謝..謝謝..再遇見。

別太熟

2015-01-06 at 10:39:52

幾天前,和一位久未碰面的兒時朋友把酒談歡,驚悉二十四歲的他正籌備婚禮。本來男大當婚、女大當嫁,實在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。不過,我這位朋友從小就有一點兒大男人主義,終日嚷著不過三十不結婚、還没買樓就不生孩子,所以,我還是有一點點好奇,便藉著酒意問他為甚麼忽然會有結婚的念頭。 他哀怨地嘆了口氣,吐出了一句:“都是太熟惹的禍……” 事情的緣由要從他上一個女友談起,他上一個女友,年齡較他大,二人約莫差了三、四年,當時,我的朋友才17歲,卻已經是輟學少年,之後在便利店打工,認識了那時候同樣在店裡兼職,正就讀大學二年級的女友。在他猛烈的追求下,終於俘虜了女孩的心。 朋友在女友的薰陶下,逐漸用功起來,跑去讀夜校,夢想考大學,為的就是想追上女友的步伐。他們交往的第三年,女友已經大學畢業,他也順利考上大學。儘管男孩已經願望成真,但他心裡卻說不出的難受,原因是在這三年間,她的女友並没有把他介紹給她的家人認識,甚至連她的同學或朋友,也識不上一個。在這個大男人的心裡,就只想著她的女友是看不起他,所以羞於把他融入自己高尚的圈子裡。 這時候,他在大學裡又認識了更多的朋友,當中有一個小女孩,也熱烈地追著他的腳根跑,在追求他的同時,不但把他帶回家介紹給父母認識,而女同學的父母也待他尤如子侄。朋友經過一輪內心的掙扎,最後變心了,離開了前女友,與現任女友,也就是現在的未婚妻交往。 在她們交往的幾年裡,她和她的父母待他簡直就像已入門的女婿,這更讓他覺得自己當初没有選擇錯誤。有時候小兩口吵架的時候,朋友除了不捨得女友之外,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對不起待他如親人的女友父母。漸漸地,在女友父母的攻勢下,男孩的大男人主義磨去了七、八成。最後,女友懷孕了,朋友思前想後,再也没有堅持自己的初衷,因此,牽著女友的手步入婚禮的殿堂。 聽他說完這幾年的感情事,我問了他一句:“那你後悔嗎?” “不後悔呀!”他毫不遲疑地回答。 他喝了口啤酒,隔了半晌,又道:“如果讓我再選一次,我仍然會離開前女友,只是我不會再像現在一樣,與未婚妻的父母走太近……” “為甚麼?” 他苦笑著道:“有了這個經驗,我還頗希望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。” 的確,與未來的岳父岳母、老爺奶奶有接觸是好事,但是走太近,只會讓咱們添上戀愛以外的壓力。

信命

2015-01-05 at 12:11:46

不知道大家是否信命? 相信大部分土生讀者,都知道白鴿巢是本澳老牌子的公園,作為兒時常去的地方,園內數株參天大樹,實是難得的童年回憶。但不知大家還記得公園外的算命老伯嗎? 依稀記得那是2009年年初發生的事情,當時筆者因為深受“惡魔在身邊”、“惡作劇之吻”等台劇的影響,一個邊緣青年渴望過上劇中的大學生活,重回正軌,跑去唸商訓夜中學。剛好班上有一位女同學正值失戀,經朋友指點,兩、三位較熟絡的同學便陪著她,一起去找上文提到的老伯算命,而筆者正是這些同學裡頭的其中一位。 老伯對女孩算命的內容我已經記不清楚,但這也没關係,因為本文的重點,並不是這位女同學,而是我。當時我見大伙都找他算命,又算得蠻起勁的,所以筆者也來湊湊熱鬧。 那時候,我只關心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心儀的大學?唸喜歡的科目?或者將來能不能幹一些與寫作有關的工作等等。就這些疑問,算命老伯對我說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事情,甚麼金木水火土、甚麼十年大運,總的來說,我也聽不明白,唯一記得的就是二十五歲這個數字,老伯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。 之後,憑藉自己的努力,再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,筆者如願考上大學,唸自己最喜歡的科目,也認識了可愛的女友。因為我本身是不太信風水的事情,所以當時聽了老伯說的話,過兩天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。直至2014年的來臨,這一年,我剛好二十五歲,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。 2014是我人生中經歷高低起伏的一年,在這一年間,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,有悲歡,也有離合。上半年,終日忙著碩士課程及課外進修,加上全職工作,一天裡頭只有九至十個小時是屬於自由時間,而這段時間的唯一作用就是睡覺,這樣的生活,一週七天,週週如是,持續將近大半年。 體力上的消耗,可以靠睡眠來補充,但精神上的緊繃及壓力,卻無處發泄,我完全忽略了身邊的女友,正好她也遇上工作上的瓶頸,這段感情出現了變化,五年的情感付諸流水,咱們在無奈的情況下,也決定分手或許對雙方更好。儘管感情並不是人生的所有,但五年的相處,卻足以讓人養成捨割不了的習慣。 與此同時,在年中的時候,筆者也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,基本上工作也可以定調,日後會在這個行業發展;及後,我和朋友一起湊資開的店,也於同年開張大吉,榮升創業老闆行業;最後,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我的女友竟然在分手前便懷孕了,而她自己也懵然不知,在割捨不了大家的情況下,加上寶寶的出現,咱們花不上幾小時便重新走在一起,然後趕在九月結婚,小寶寶也即將出生。 2014年12月31日我迎接了人生中的第二十六個年頭,這年的變化實在大得驚人,不禁讓我瞠目結舌。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信命?就筆者而言,以前不信,現在回想起來卻信了一半,畢竟,那老伯誤打誤撞說出了二十五歲這個關鍵字。 新的一年,相信大家有新的願景,祝願大家有一個美滿的2015。 在此預告,下次筆者將分享吸引力法則及李澄BB(暫定)的將出生小事。

原由

2014-12-10 at 12:21:24

很久以前,便想開一個博客,定期更新文章,但一直下不了這種決心。主要有兩個原因:第一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下去,起了一個壞的開始;第二憂慮時間不足,忙論文、忙工作、忙創作,不能準時交稿;不過,從今天開始,這些擔心和憂慮都可以統統拋諸腦後,因為,博客終於要開了,既來之,則安之,又何必讓自己忐忑不安。 想寫博客的念頭,源於投稿。因為筆者是小而微之的不知名人氏,所以把稿件投往本地或外地的報章雜誌時,往往要煞費思量,思考文章篇幅和題材,當中讓筆者絞盡腦汁的就是選擇題材。隨著筆者從青少年步入青年,開始培養每天讀報的習慣,除了喜歡寫文學作品外,近來更迷上寫一些時事評論或情感小事,然而,這些評論未必符合某些報館的要求,在投稿方面就有了眾多限制。 再加上作為一名創作者,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人問津,最好還能夠與讀者相互交流,這是每一位創作者的美夢。隨著社會資訊發展,報紙的讀者群趨向以成年人為主,青少年少有讀報的習慣,更多是瀏覽一些網絡文章或專欄,就算讀報,都甚少買報紙,反而會透過報章的網絡版閱報,主要是因為方便、快捷及智能電話的普及。相對而言,博客的讀者群則比報章雜誌特定的讀者群廣闊得多。 基於這些原因,網絡文學應運而生,像中國大陸的起點小說網,更是當中的佼佼者,而博客更成為眾多創作人實踐夢想的地方。一個創作人,可以不在乎金錢的收益,但不得不在乎自己的作品有無人欣賞。有了博客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,偶然寫詩、偶然發佈。寫博客没有寫專欄的壓力,有靈感就寫,無靈感就休息,文章的題材没有嚴格的限制,篇幅也没有統一的標準,這是寫博客的自由,也是現代人宣泄心中話語的地方。

少不更事

2014-12-10 at 10:49:15

近日,鄰埠又發生了一宗少女遇害案件,遇害少女年僅十五歲,正值花樣年華,因與家人鬧翻,離家輟學,最終走上這條不歸路。 從報章的報導可見,少女離家後成為兼職私影模特兒,二人透過WeChat的“搖一搖”功能認識,疑兇藉詞邀少女上門拍沙龍照。拍照期間,疑兇色心驟起,要求提供性服務,卻遭少女拒絕,在爭執過程中,疑有人以玻璃樽襲擊少女,繼而強暴,少女多番爭扎不果,後來更被疑兇用索帶勒死。 處於反叛期的青少年或少女,與家人鬧翻,或輟學或離家,屢見不鮮,可是,作為一名女性,對自己最基本的保護意識也没有,實在讓人扼腕嘆息。一個真正熱愛拍攝的發燒友,不會要求模特兒上門拍性感照,當他有這樣一個要求時,無疑這位“龍友”志不在拍攝,志在“性感”。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,走進這樣一位“龍友”的房間時,就像一個手無寸鐵的正常人,走進鱷魚潭,結果可想而知。 身為私影模特兒,堅持用不上門、只外出的拍照模式,這會讓自己處於一個較為安全的位置,始終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大家都知道援交是一種不道德、不可取的行為,然而,就是有人會為了金錢而出賣自己。不過,就算作為一名援交女生,也不要自我放逐,要設法保護自己,例如堅持不上門,只限酒店交易,這種做法雖然不算絕對安全,但起碼比起上門提供性服務要安全得多。 一代人不同一代人,筆者也經歷過反叛期,也曾經與家人鬧翻、輟學,同時,筆者認為人生總是要經歷一些事情,才會明白過去生活的可貴,也只有這樣,才能夠真正成長。但是,壞要壞得聰明,玩要玩得有智慧,不要讓自己走入萬劫不復的境地,對於少不更事的青少年,說再多也於事無補,因為十個青少年,有八個都要親歷其境,才會有所體會。只要謹記:不要讓自己走進鱷魚潭,再大的事情也有家人會為您扛起來。這就足夠。

我已讀您的已讀

2014-12-04 at 14:40:01

早前得知,台灣第八屆行動創作獎的得獎者終於出爐,當中最特別的獎項是簡訊文學組,首獎得主是一名女高中生,她憑七個字奪得七萬獎金,就是“我已讀您的已讀”。 相信任何人看到這條簡訊時,都免不了要稍微思考一下,才能讀懂簡訊的意思。仔細品味,您還可以從中體會更高層次的意境。我已讀,讀甚麼?您的已讀。當中蘊含少女對某人已讀不回的無奈,更表達了她對這種行為的不滿。 隨著科技發展,現代人溝通不再侷限於單純的面談或者電話,更多地使用現在流行的Whatsapp、Wechat、或Line等等,但實際上,這種情況老早就屢見不鮮。在筆者的少年時代,網上已經湧現如ICQ這類即時通訊軟件,那時候手提電話並未像現在普及,年青人手裡能拿上一台諾基亞,已經算是帥氣十足。當時在街上找女孩搭訕,和現在一樣,都是抄號碼。只是過去抄ICQ號碼,現在抄手提電話或Wechat ID,像Wechat為了搭訕,有一種叫作搜尋附近的人的功能,ICQ也一早設有篩選條件,能夠尋找理想中的陌生人聊天。不同的是,現在比過去更加方便,不論自拍或視訊聊天等等…… 在如此方便的新世代,用Whatsapp、Wechat傳訊息是理所當然,但奇怪的是在十年前,科技未發達,年青人已經鍾情於透過電話中的短訊功能,互傳短訊。或許您和我都有著相同的回憶,就是每次收到電訊營運商的月結單時,都會被老媽大罵一頓,筆者便是如此。在十年前,一個普通中學生的電話月結費竟高達五百多元,實在非同小可,絕對貴過現在所謂的無限上網計劃。 的而且確,無論過去還是現在,年青人都喜歡透過短訊來表達自己,大部分都捨棄傳統的面談或“煲電話粥”。若果您與筆者屬於同一種人,您一定有過以下這種經歷——和某個異性透過短訊聊天時,那種快活的感覺,可以讓您一個晚上發出數十個至數百個短訊,而忽略了每個訊息價值兩毫半子;或者在發一些諸如表白、半表白的訊息時,當電話鈴聲一響,您會像考取汽車牌照般緊張……除此之外,筆者亦都相信您或您的朋友,一定經歷過,當另一半鬧分手時,通常都不會採用面談或者通電話的方式,絕大多都是用短訊,放在新世代,則是Whatsapp、Wechat等聊天apps。 最近,Whatsapp推出的新功能“雙藍剔”,在社交界引起軒然大波,怒吼的不僅是男性,還有為數不少的女性。不約而同都是責備Whatsapp多此一舉及侵犯個人私隱,從功能上來看,“雙藍剔”並不創新,像Line和“遇見”一早便有這種功能,没甚麼特別。然而,卻也有不少人支持這種功能,筆者發現,這類人大多是被愛情或伴侶牽著鼻子走的情痴。 筆者身邊便有這樣一個傻蛋,他是我的大學同窗,在大二那年,男方跟另外一位同班的女同學,迅速墮入愛河。我和女友加上他們這一對,只要一放假,四人便會結伴出外旅遊。最讓我受不了的,就是他的女友,經常做出肉麻的言行,更讓我看不過眼的,是我的同窗,每分每秒都表現出大男人的氣概。當時,回頭看看我的女友,没有小鳥依人,只有一副惡型惡相,筆者只好望人悲嘆。 五年後的今天,我和女友雖然經歷過高低起伏,但總算恩愛如昔,她還是像過去一樣,是一個惡婆娘;但是,我的同窗,卻淪為愛情的輸家。自從畢業以後,他的女友踏入社會工作,認識了不同的人,結交了不同的社交圈子,而男方則原地踏步,不願意融入她的生活,更只沉迷於自己大男人的夢想中,也未為將來籌謀打算。結果,女友漸漸疏遠他,開始對他冷淡,後來更變成 “已讀不回”的女朋友,最終,二人走向分手的邊緣。 對於女方提出分手,男方失去昔日的男子氣概,不但苦苦哀求,甚至甘願做一個就算有不滿也不敢表達的男朋友。對於女方的“已讀不回”,男方用自欺欺人的方法來尋求慰藉──因為女方一向只會用Wechat和朋友聯繫,男方為了要知道女方是否看到他的訊息,硬迫著她用Line,因為Line一早便有顯示已讀的功能,更讓筆者感到抓狂的是他曾經對我說過:“我用Line除了要知道她是不是已經讀了我的訊息以外,更重要是只有我一個人是用Line和她聊天,這種就像有一種獨佔的安慰。” 他的說話讓我驚訝,男人堅強的個性消失了,換上了一副悲情的傻蛋模樣,或許有一些讀者認為他已經到達變態的地步,但是明知如此、欲罷不能,就是他的寫照。訊息對於他,是一種慰藉,因為見面已經少得可憐,聊電話更只有三數秒的通話時間,他只有透過女方偶爾回覆的文字訊息,來填補他寂寞的心。 直至現在,他們還没有分開,男方繼續苦苦糾纏。 希望有一天,他能夠勇敢起來,就像上文獲獎的高中生那樣,向她發出一條這樣的短訊:“我已讀您的已讀。”